2013年7月13日星期六

電影史話第四話(1919-1926)──德國表現主義電影

        1916年,德國為對抗美國和法國電影,全面禁止外國片進口。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正進行中,德國政府成立了UFA(Universum film Aktiengesellschaft)公司,開始了軍事宣傳片的拍攝。在表現主義出現之前,德國有兩種類型的電影,一種是史詩片,通常是模仿意大利的史詩的拍攝手法,另一種就是室內劇,是一種著重描寫心理的電影,特點是單一的場景和時間人物。一次世界大戰未期,獨立電影公司Decla想拍一齣與當時的電影風格非常不同的作品,1920年,《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 / The Cabinet of Dr. Caligari (1920)》誕生,標誌著表現主義電影的出現。
談起表現主義電影,就要先說它的起源。1912年,德國先鋒藝術雜誌《暴風》首次運用了「表現主義」一詞,大致的意思是用誇張的畫面表達畫家的心理狀態。換句話說,圖像隨著畫家的內心世界扭曲變型。表演主義畫派最為人所知的畫作應是孟克的《吶喊(1893)》,其他如馬克的《動物的命運(1913)》和基希納的《街上兩婦人(1914)》也是名作。雖然沒有人明確要求表現主義一定要表現畫家的恐懼和不安,但大部分的表現主義作品都往這方向發展。
不論怎樣,德國表現主義就是要透場景的扭曲讓觀眾產生不安感,呈現的世界都比較灰暗無光。表現主義的誕生也許歸因於兩個原因:一‧存在主義和尼采「狄奧尼索斯式(酒神)」的瘋狂藝術觀的影響,強調個人情緒的表達;二‧德國差勁的經濟。
《卡拉加利博士的小屋》呈現了一個精神病人的世界,整個故事都是虛幻的,劇情關於一個精神病患者,他告訴一個女人他有人想殺他,但到頭來只是腦海裏編造的故事而已,影片結尾醫生把他推進精神病人,表現了絕望的世界。這齣電影和後來的表現主義電影,間接反映德國社會的問題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德國承受了《凡爾賽條約》的屈辱,魏瑪共和國民望極低,19181923年德國面臨通貨膨漲,馬克嚴重貨幣貶值,社會充滿了不滿、沮喪和憤怒;1920年德意志工人黨改名為德意志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,即後來的納粹黨。德國的人民在屈辱中一方面希望逃離這個叫人窒息的地方,另一方面又希望有一個偉大的新領導者帶領他們。法國人創造了一個名為「卡拉加利主義(Caligarisme)」的詞,基本上反映了戰敗德國的心理狀態,恐懼、逃避。這些都是德國表現主義電影比較偏向灰暗的原因。
1924年,德國進入經濟相對較穩定的時期,直到1929世界經濟大蕭條。趁著這個機會,美國荷里活進攻德國電影,他們的計劃甚至包括購買德國電影院。德國政府為了挽救德國電影,規定電影公司每發行一片非德國影片就必須另外制作一部德語片,這種德國影片被稱為「配額影片」。某程度上,這挽救了德國電影,但沒有挽救德國平民的逃避主義心態。其中一個原因是,歐洲各國對德國仍心有餘悸,導致德國始終抬不起頭來,恐懼和逃避的意識仍然紮根於民眾的心底。1927的《大都會》正反映當時歐洲各國對德國的警戒,他們把《大都會》的成功視為德國恢復國力的象徵。這種對德國的警戒間接地使德國人更想反抗,德國人在二戰前都在逃避和反抗的搖擺前搖來搖去。
德國表現主義電影有三位導演是必須留意的:表演主義大師弗利茲朗(Fritz Lang) 出名的作品有《尼伯龍根之指環》、《大都會》、《M》,《大都會》是德國表現主義最高傑作,而《尼伯龍根之指環》則是弗利茲朗改編德國民間史詩;移動攝影大師茂瑙(F. W. Murnau),最出名的作品有《吸血鬼》、《最卑賤的人》、《日出》,當年《吸血鬼》為恐怖片下了新的定義,是在茂瑙的作品中必看之作,2000年電影《我和殭屍有份合約(Shadow of the vampire)》就是給《吸血鬼》開了一個玩笑,說當年片中的吸血鬼其實是真的吸血鬼;嚴肅的喜劇大師劉別謙(Ernst Lubitsch) 最出名的作品有《杜巴里夫人》、《詛咒之眼》。
日耳曼民族是天生的戰士,古代日耳曼民族崇尚武力而且好戰,戰敗的經濟沒有改變他們的本性,而沒有人能夠壓迫一隻為正在掙扎求存的老虎。所以,希特勒誕生了。德國表現主義的沒落源於希特拉的崛起,當德國的國力回復,希特拉視表現主義為懦夫的藝術,從此表現主義便消失。但是,它對電影史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。2030年代很多德國的導演飄洋過海到荷里活工作,包括佛利茲朗和茂瑙。後來的美國黑色電影,也能看出受到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的影響。
Lorraine
 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